10月17日至18日,2020全国医学病毒学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顶尖的病毒学家就新冠病毒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尽管医学界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正在变得更清晰,但新冠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仍面临很大挑战。

 

抗体保护时长仍不确定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大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科研论文的发表为医学界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宝贵信息。但是目前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科学问题,比如中和抗体与保护作用的关联,中和抗体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多长,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等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答案。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认为,新冠疫苗的面世将会成为终结疫情的重要手段。不过他也指出,近期国际上报道的多例新冠再感染病例,对抗体药物和疫苗的保护时长提出了挑战。

张文宏在会上表示,已经有一些数据给出了新冠抗体持续性的暗示,比如中国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团队在较早时候发表研究文章称,自然感染新冠后,患者体内抗体水平在2个月后开始下降。不过来自冰岛的一项针对患者的全民监测结果显示,新冠抗体的免疫保护可以持续4个月。

“近期,在针对184例国内灭活疫苗接种者的研究也发现,抗体水平的衰减不明显。”张文宏说道,“如何对抗体滴度进行科学的监测,我们需要更多临床上的研究来评估疾病复发或者再感染的风险。”

张文宏还表示,流感病毒再感染是由于“抗原漂移”所导致的,人类针对流感“抗原漂移”的研究已经持续了100多年,虽然新冠病毒的变异不如流感病毒活跃,但对于新冠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

世卫组织近期发表的大规模临床试验Solidarity显示,研究人员在新冠患者中测试的包括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抗疟疾药物羟氯喹,抗艾滋病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干扰素的组合等药物几乎没有获益。

近期包括再生元、礼来和阿斯利康在内的全球制药厂商都在抗体药物方面有所突破。但一位正在进行抗体药物研发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抗体药物和疫苗一样,都面临保护时长不理想的挑战。目前中国也有多个科研团队在进行中和抗体的遴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临床的君实生物(91.140, 0.00, 0.00%)的抗体JS016。

针对抗体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中引起巨大关注的抗体依赖增强(ADE)现象,多位参会的顶尖专家告诉第一财经:“目前的研究并没有发现ADE现象,但是仍然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观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应天雷对第一财经表示:“国际上发生的多起再感染病例,并不能与ADE现象直接关联,因为引起再感染重症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由抗体本身引起的。”

应天雷在会上表示,鉴于无法完全排除新冠可能产生的ADE风险,团队在进行抗体研究时,应尽量选择病毒蛋白较为稳定且不容易导致ADE的部分作为抗原。

新型疗法技术路线受关注

在疫苗研发方面,大会对于全新的核酸疫苗(RNA)技术路线高度关注。

目前美国走在最前列的三个疫苗中的两个都采用了核酸疫苗的技术路线,包括Moderna公司的疫苗和辉瑞与BioNTech的疫苗,Moderna和BioNTech的市值已经分别达到3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科学家对新冠病毒、SARS病毒以及MERS病毒三者的认识正在变得更加清晰。

10月15日,一个由全球6个国家14个机构的20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上述三种致命冠状病毒之间的相似性。

在《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生物学家纳文·克罗根(NevanKrogan)博士说道:“这项大规模的国际研究首次破译了冠状病毒的相似性,尤其是包括新冠在内的冠状病毒的弱点。”

纳文·克罗根认为,这项研究最终将提供一种“适用于任何疾病的新颖研究模型”,并能使得“迅速确定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